华北地震科学简介
《华北地震科学》(CN:3-1102/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华北地震科学》是以报导、交流地震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理论和科研成果、问题讨论、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论文,以及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状况的介绍和评论性文章。主要栏目有地震科技论文、综述、学术论文、短文、科技简讯等。
杂志文章特色
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简练。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300字以内的摘要)一般要求不超过8000字,其中插图以不超过6幅为宜;其他短文(含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3000字,其中插图以不超过3幅为宜。来稿需提供激光打印样,正文字号为5号。另附英文题目及摘要。
2.来稿包括:摘要、关键词(3~5条)、引文、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以及何种基金资助、作者简介等项内容。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需标清。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非许用单位,务必请换算成许用单位。
3.文中插图需提供激光打印图,线条要均匀;图像层次、反差要分明。图中内容、文字及符号须清晰,并与正文一致。插图如涉及国界,可尽量避开;如必须保留,则须把图中内容直接绘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带有国界的地理图上。插图可放在文中,也可放在后面,在文中相应处画出图框(占3行),写出相应图序、图题和图注。
4.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即每个表基本上由三条组成,去掉竖线(必要时可加少量辅助线)。
5.参考文献应列全,而且应是已公开发表的;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但可做为脚注处理。文中所引文献必须与文末所列出文献一一对应。
6.本刊不刊登带有密级的文稿,凡投入本刊的文稿均需附本单位保密委员会的审查证明,保密责任作者自负,对于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文稿,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震例·监测与基础研究,本刊启事,震害·防御与风险管理,地球物理勘探,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学术交流会专辑,地震预测预报,发震构造研究,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地震研究快报,震害科学考察,唐山·活动断裂与地震,地震监测预警,算法·算例与大数据,专栏·川滇地区监测与基础方法应用研究,地震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应用,河北唐山5.1级地震专题,地震应急系统,专题论坛,建筑材料,综述·统计与梳理,施工技术,舆情监控与科普宣传,建筑节能,建筑结构 工程抗震,漾濞地震科学研究,老专家论坛,地基基础,机理·探讨与争鸣,理论争鸣,序
摘要:根据P波走时地震数据,使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70km深度内的震源重定位及P波速度结构图件结果;并结合水深地形数据、断裂特征资料,绘制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70km深度内的断裂几何学剖面图件;划分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的断裂级别,一级断裂包括:Itoigawa-Shizuoka构造线(ISTL)、Tartary断裂(TF)、Tartary-Tanakura断裂(TTF)、Tartary-Ishikari断裂(TIF)、东日本海断裂(EJSF)、中央萨哈林—北海道断裂(CHSF)、Abashiri断裂(AF)、千岛盆地南部边界(KBB2)、西鄂霍次克断裂(WOF)、东鄂霍次克断裂(EOF);二级断裂包括:中央构造带(MTL)、Hatagawa构造线(HTL)、日本盆地边界(JBB1、JBB2)、北海道断裂(R8断裂、R9断裂、R10断裂、R11断裂、R12断裂、R13断裂)、千岛盆地北边界(KBB1)、东萨哈林断裂(ESF)、鄂霍次克海断裂(S1断裂、S2断裂、S3断裂)、堪察加半岛断裂(Ka1断裂、Ka2断裂、Ka3断裂、Ka4断裂);三级及以上断裂数量较多,如逆断性质的R1~R7断裂、R14~R25断裂以及正断性质的N1~N4断裂。
摘要:应用4种核函数对3个不同地区的垂直形变场进行多面函数拟合比较,并通过外符合精度以及得到的实际等值线图来综合选择较优核函数。通过对比发现,锥面函数是一种很好的核函数,适应性较强,能较好地拟合出区域垂直形变场的升降变化,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收集整理晋冀蒙交界地区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5月28日间448次1.0级以上地震事件的6 678条P波和6 103条S波到时资料,采用震源位置-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方法,使用Velest程序计算了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对该地区1 763次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分布集中于5~20km区间,趋于正态分布,定位结果有显著改善。
摘要:通过分析河北及周边10个地磁台2008—2016年的各分量年均值数据和年变率曲线变化形态,发现3个分量均呈单调变化,Z分量和F总场年变率从2008年开始均呈现出上升变化态势;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所研究区域地磁场变化特征进行插值计算,分析结果认为:在该研究区域内随着时间的递增,3个分量等值线均逐渐由北向南缓慢的迁移。该研究对于了解近年来河北及附近区域地磁场变化规律有积极指导意义。
摘要:以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布局为基础,在浙江省内以0.1°×0.1°网格点作为虚拟地震震中,利用浙江2015地壳速度模型计算了各台站Pn、Sn、Pg、Sg震相到时,对速度模型及各震相走时增加适量扰动,进而使用Hyposat进行地震定位。定位结果与虚拟震源位置对比显示:(1)对于震中位置,当速度模型中速度偏差小于0.1km/s时,所得震中偏差基本在3km以内,但在某些区域会出现无法有效定位的情况;(2)对于震源深度,与仅使用Pg、Sg(或Pb、Sb)震相定位的结果相比,当Pn、Sn震相参与定位时,震源深度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震源深度,且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更好。
点评详情